2022年7月11日晚20:00-21:00,城市经济管理系的王霖琳老师以“时空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为题,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颇具特色的讲座。讲座主要分为四部分:以探讨人类活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为引导,以介绍时空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切入正题,解析智慧城市的现状分析需求,探究思考时空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王老师讲到,人类活动是无数个空间与时间的集合,而这些集合我们要用时空数据去记录、表达。要研究它,我们可以通过“3S”集成技术和时空大数据与智能挖掘技术去探索。
第二部分王老师首先为同学们介绍及辨析了时空数据和时空大数据的狭义、广义概念,并就时空大数据多样化、规模大、时效快和价值密度低四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接着王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时空大数据的类型,主要分为时空基准数据、GNSS和位置轨迹数据、大地测量与重磁测量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地图数据、与位置相关的空间媒体数据等六方面。其中与位置相关的空间媒体数据更加动态也更具实时性,是最重要的时空大数据类型之一。最后,王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了时空大数据的科学价值及意义,让同学们了解到学习、掌握大数据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部分,王老师就智慧城市为同学们进行了概念辨析、理论介绍以及发展历程介绍,让同学们了解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以此为引,王老师为同学们解读智慧城市对时空信息的需求;“以人为本”的新型智慧城市对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需求极高。以共享、交换、聚合为支撑,结合传感网接入、时空大数据体系以及时空大数据统计分析与挖掘,可以推动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对智慧城市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第四部分王老师以广州、武汉和北京三座城市为案例向同学们深度解读了时空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让同学们感受到在公共服务、政府管辖、城市规划等众多方面,时空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在发展阶段,我们也应放眼于未来,利用时空大数据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王老师提到的加强改革创新、夯实基础平台、强化政企合作以及加快构建长效工作机制等意见都是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在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以后,本次讲座也激起了同学们对于大数据学习的热情,促使同学们用理性科学的视角学习未来的课程。